药物巡礼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因那些事 > 药物巡礼
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
时间:2012-10-30 12:31:31 来源:三济生物 点击:

“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皮肤薄脆,腠理开疏,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大地干燥,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用药重复,”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说的一段话。这短话告诉我们: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不能人人一样,而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外感风寒为例,江南一带的患者用麻黄一钱可出汗散热,所以南方医书上有“麻黄不过一钱”之说。但同样是炎黄子孙的北方患者要用到三钱甚至更多,才能发汗退寒。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舞台,并且只有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才能发放光彩。而当这种“公平公正,千人一药、千人一量”的观点站在了药物治疗这个舞台上时,就似乎走错了地方。有可能使得药物一身的“杀敌”过度,杀敌的同时也伤害了身体的某些机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提倡“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理所当然地成为世人的焦点和新宠。

话说回来,虽然个体化用药是医疗界的“新宠”,但其实它并不“新”,古代许多医者的“治则”就体现了因人而异用药的思想。正如神医孙思邈告诉我们的: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不应人人一样,没有哪一种治疗方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元代名医朱丹溪也提出适合南方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和治疗原则;而明代名医张景岳则提出了适合北方前往2人的“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不同论点。所以,“个体化用药”的观点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

会员登录:
如您忘记密码,请联系我们的客服!
联系电话:400-669-0360
登陆:
  • 新浪微博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