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 数据库资源
WHO:全球每3秒有1人骨松性骨折,被称为“寂静杀手”
时间:2015-04-27 10:08:30 来源:生物探索 点击:

\

WHO:全球每3秒钟发生一起“骨松性骨折”

一般人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迈入老年过程中必然和正常的一种退变老化现象,既不致命又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事实上,骨质疏松症情况远比我们所想的要严重,它被医学界称为“寂静杀手”,由于骨质疏松症没有示警信号,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因此通常其首发征象就是骨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例更是高达1/3。

WHO研究数据显示:骨折发生后将引发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女性死亡率为未骨折患者的9倍。

根据WHO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半数以上妇女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有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折后如不寻求积极治疗,再发骨折风险将显著增加,即骨折后的“瀑布效应”——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风险增至三倍,第三次骨折增加五倍。

虽然骨密度看上去差不多,但骨折后骨的微结构损伤严重,强度大大下降,这就是很多老年人多番骨折的原因。

预防骨质疏松得从青少年做起,20岁开始预防都晚了

\

我们的骨骼一直处于骨形成与骨吸收的交互作用中。从出生开始,骨形成要大于骨吸收,骨骼一天天变得结实和强壮起来,在20岁以前骨骼沉积速度最快,达到最高骨量的90%以上,大约到30岁达到骨量的最高点(峰值骨量),至此骨量积累停止。

年轻时的峰值骨量较低常常导致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如果把骨骼代谢比做银行存储的话,骨形成就好比存钱,骨吸收就好比花钱。30岁前,或者说20岁前谁的银行储备越多,以后发生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就越小。

因此,防骨质疏松要从青少年做起,通过饮食结构均衡,加强骨骼方面的营养及加强锻炼才能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骨骼质量,使中老年后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的时间推迟。

妊娠一次骨量流失10%,30岁孕妈就得补钙了

生一次孩子,骨量流失约10%;生的孩子越多,越容易骨质疏松。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的时候,会吸收母体的营养,包括钙离子等元素,形成胎儿自身的骨骼发育。过去很多妈妈不知道这一点,而且一生中怀孕多次,生育好几个孩子,营养跟不上,结果生一次孩子,骨量流失约10%,生的孩子越多,再不注意营养和钙的补充,骨量流失就会很严重,妈妈们就会过早患有骨质疏松。

有的女性在哺乳后出现牙齿松动、腰背酸痛、足跟痛等“月子病”,哺乳期缺钙也是原因之一。在哺乳期间,母亲每天都会把定量的钙通过乳汁喂养给宝宝,满足其营养需要。如果此时母亲钙摄入量不足,就会动用自己骨骼中贮存的钙,维持母乳中钙的浓度,进而导致妈妈缺钙,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妊娠、哺乳期的妈妈最好能每天饮用牛奶500毫升,多食蛋黄、鱼、肉、豆类、菜花、紫菜等食物,加强促进钙的吸收。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此外,在补钙期间要多晒太阳,户外适当运动,做产后保健操,促进周身骨骼骨密度恢复,增加骨硬度。

35岁以前的女性,40岁前的男性,骨量一定要达到高值,越高越好。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就踏上骨质疏松的路了。

50~60岁骨量丢失最快,女性绝经期骨量丢失20%~30%

正常情况下,骨质疏松有两种,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在女性50岁左右绝经后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是女性62岁以后,男性72岁以后出现。

日本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女性40~50岁时,绝经前每年骨量只丢失0.3%~0.5%,十年丢失3%~5%,到50~60岁,绝经这十年,就会丢失20%~30%。进入老年以后每年的骨量丢失就减少了,一年丢失约1%左右,累积下来,到80岁时骨量就丢失一半。

由于雌激素对女性骨骼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因此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明显下降,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

60后防骨松先防摔倒,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后果

已经骨质疏松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第一就是防摔倒,然后才是维持骨量,强化骨强度。老人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椎骨、腕骨和髋骨骨折。一旦骨折,卧床休养一个月骨量就会流失10%,同时开始出现肌肉萎缩,运动能力下降,这对于骨量原本就存余不多的老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有一项调查,老年人摔倒的场所约1/2是在家中;在家中摔倒的人,1/2是在自己的房间内。有些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有时打个喷嚏或端一大盆水都能骨折,就更要注意。在打喷嚏或咳嗽时,或乘坐颠簸的车辆时,应该用手扶住腰背,这样可以减轻脊柱和椎间盘的突然受力,预防骨折。

80岁还是硬骨头:对抗骨质疏松的三大疗法“运动+饮食+药物”

运动、饮食和药物,是对抗骨质疏松的三大疗法。目前在中国获批上市的抗骨松药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抗骨吸收治疗如同“节流”,阻止骨量进一步流失;而促进新骨形成治疗如同“开源”,也就是帮助患者“长新骨”。针对多次骨折以及骨量很低的老年患者,“节流”治疗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通过药物治疗重建新骨,可减少中重度骨折的患病概率。

预防骨折发生或再发骨折除用药物治疗改善骨质量以外,减少跌倒的几率也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居住环境的改善,适当的保护性措施与必要体力活动及户外锻炼都是十分有益的方法。

会员登录:
如您忘记密码,请联系我们的客服!
联系电话:400-669-0360
登陆:
  • 新浪微博登录